Friday, September 28, 2007

月 (Moon)

月 (Moon) 1

Moon is a major topic in Chinese poems. Poets use it to describe homesickness. This article is about how the moon tonight makes people recall the past year, being away from home, merging new culture, and growing in frustration. There are two parts of this article, and the following is just the first part.

月節,傳統是個與家人團聚的節日,不稱為團圓飯的月宴,在古代,亦為吟詩作對的時機,「三笑姻緣」(又稱「唐伯虎點秋香」或「四傑全傳」)中,行酒令不僅為貴族的特權,更是市井小民游戲人生的點綴

望著朔月,遙想每一詩句詞作,盈滿「千里共嬋娟」,對故友的思念,油然而生。思索過往一年,寄住異鄉,漸漸從個中文筆者轉成英文幼童,究竟在十二個月裡是怎生地成長了,又,是怎樣的改變了?

文化差異?究竟這樣的差異是否存在?
存著這個疑惑,剛下飛機的我,四處看都是文化差異,不同的穿著,居家裡不同的空間利用,大眾運輸不同的設計,都市建築不同的功能,怎麼看都肇因於文化差異。一段辯論在於,有人認為「文化差異」其實是抽象存在著,並非具象概念,其不過是取諸「個體差異性」的眾數,套以文化刻板印象,再借口說你傳之力,在文化外者的腦海裡萌入似是卻非的影像;再者,人性對於不熟悉的事物,亦喜歡以一上位概念偏蓋全貌,易明卻忽略眾多細節與內涵的差異性。
這一切的誤解與不易翻轉的認定,造就文化衝突的存在與必然。

在這個社會裡生活的一年裡,體驗遠比預期地多,也比預期來得正向許多。

西雅圖(Seattle),畢竟跟我的家鄉—宜蘭(Yilan)十分類似,山海佈景,平原與自然景觀,宜蘭多了些礁石,西雅圖則多了些雲影變化。很美的兩個城市,並未帶給我外在環境上的衝擊。

大學離家的我,七年以來,慣了獨立的生活,也慣了較為「內斂」的日子。法律系學生的日子,較諸商學院,真的簡單許多!不同的法典伴隨不同的學說,刑法上的自由原因行為,追溯起來要念的典籍還包括日文與德文,伴書走路的日子與在商學院的生活自有著根本上的差異!真要說起文化衝擊,不同學院的衝擊之於我,遠大於社會的不同!

另一個大衝擊自然就是語言。法律系學生,就算不習慣記訟法典法條,也一定在日常生活中舞文弄墨,不論是往法哲學走的學生,往司法界發展的學生,或是往更寬廣的職向邁進的學生,最大的共同之處是唇齒的敏銳與筆鋒的犀利。而在一個全非熟悉語言的世界,所有身為法律系學生的「優勢」之處,剝奪殆盡。僅存的是難以口語表述的「邏輯思維」,沒有上位概念的辭彙,邏輯沒有比傅柯來得簡單!

這樣的衝擊對於自我認同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待續)

No comments: